Self Photos / Files - img-biochop02

图 1. 科竟达生物制造的TiN芯片

采用氮化钛纳米立方体的新一代LSPR生物传感芯片

表面等离子共振 (SPR)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流行的生化应用无标记分析技术。 在《科学》、《自然》、《细胞》和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等著名期刊上,有许多在生物化学、医学甚至药物发现中使用 SPR 的成功报道。 现有SPR市场主要由国际知名厂商主导,例如Biacore® 1K、Sierra Pro®-32、Octet® RH96等。

 

在进一步讨论之前,值得注意的是 SPR 生物传感器 [1] 和聚合酶链反应 [2] (PCR) 之间的区别。 对于 SPR,它是无标记的,可测量目标-受体结合时的折射率变化。 在玻璃或光纤尖端上沉积一层薄薄的金膜,以促进等离子体共振,从而实现生物传感。 相比之下,Rafael Biotech 开发的LSPR生物芯片是基于氮化钛 (TiN) 纳米立方体,并通过 3D 打印制造,如图 1 所示。 高分辨率电子扫描电镜下,我们LSPR生物芯片内部的微孔清晰可见,如图2所示。

img-biochop02

Self Photos / Files - biochip_001

图 2. TiN 生物芯片上微孔的 HRSEM

 

对于 PCR,它使用荧光染料作为光学传感器,染料分子从靶标受体结合的猝灭剂中释放出来以产生信号。 PCR 的优点是众所周知且具有经过验证的性能记录。 然而,PCR的局限性也很明显:

  • 单次测量使用的染料数量相当有限。 随着染料数量的增加,颜色串扰也会增加,使得多重测量很难得出结论;
  • PCR 需要聚合酶从正向和反向引物构建互补的 DNA/RNA 链。 然后,新构建的 DNA/RNA 螺旋会热变性以进一步复制。 不幸的是,构建-退化-复制过程并非没有错误;
  • PCR 测试结果始终是定性的,因为它通过聚合酶和热循环测量 DNA/RNA 靶标的复制副本。 它不会告诉样本中最初存在的 DNA/RNA 目标的绝对拷贝数。

 

尽管现有的 SPR 系统不受 PCR 限制,但它们本身也存在问题。 其中一些问题非常重要,以至于阻碍了 SPR 成为体外诊断 (IVD) 的主要参与者:

  • 金是商用 SPR 生物传感器的唯一材料。 它是非常昂贵的原材料,因为金价在十年内翻了一番;
  • 需要新鲜制备的硫醇基化学品来激活金表面以实现生物传感。 这是关键的一步,硫醇分子不稳定,因此使操作方案变得复杂;
  • 用于 SPR 生物传感的金膜沉积要求严格的厚度为 50 nm,精度为 1 nm。 金膜太厚或太薄都会降低SPR灵敏度。
  • SPR 测量原理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困境。 为了获得最佳灵敏度,需要通过光激发获得最佳共振。 然而,如果入射光完全转移到集体电子云振荡,则测量容易出现信噪比较差的情况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商业 SPR 系统测量偏离最佳共振的光强度以收集有意义的数据,但灵敏度会受到影响。

 

Self Photos / Files - biochip_002

图 3. 我们的生物芯片的高倍率 HRSEM

 

为了解决现有 SPR 系统的局限性,我们发明了基于 TiN 纳米立方体的新一代激元生物传感芯片。 我们的生物芯片的高倍率 HRSEM 图像如图 3 所示。这款改变游戏规则的 TiN 激元生物传感芯片提供:

  1. 在一次运行中对单个目标进行多达 144 个受体的大规模并行分析;
  2. 用大小约45nm的合成氮化钛纳米立方体替代金薄膜,
    利用TiN材料的热等离子效应优势,使DNA/RNA 互补对直接杂交而进行检测;
  3. 通过生物素化和化学吸附简化TiN表面功能化方案;
  4. 测量等离子体增强弹性散射而不是衰减全内反射,从而获得更好的信噪比;
  5. 通过 3D 打印实现灵活的制造。

 

Self Photos / Files - biochip_011

图 4. 生物芯片表面元素Ti 和 N 的分布

 

凭借这些成果,我们的TiN技术已在中国和美国申请并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。 为了进一步说明TiN纳米立方体在生物芯片表面的分布,我们在最小尺度500纳米下进行了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(HRSEM-EDX)。 图4中的分布表明Ti和N以均匀分布存在。

 

为了研究 TiN 生物芯片功能化的表面化学,我们使用内部超级计算集群通过密度泛函理论 (DFT) [3] 和标准赝势库[4]计算 TiN(200) 表面上各种潜在候选分子的吸附能。 所有计算均使用开源 DFT 代码 Quantum-Espresso v6.7 [5]。 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寡核苷酸在 TiN 表面上的结合,即腺嘌呤 (A)、鸟嘌呤 (G)、胞嘧啶 (C)、尿嘧啶 (U)。 模拟结果表明,这些核苷酸5'端的PO4官能团是TiN(200)上的首选锚定位置,具有最大的负吸附能。 而最不稳定的方向是通过位置 1' 处的基团。 吸附能差异非常明显,超过2电子伏特(eV)。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5'端PO4基团的吸附是共价吸附,而通过1'端碱基的吸附是范德华力。 这一发现实际上有利于在 TiN 表面锚定 DNA/RNA 序列并用于生物传感。 这是因为 DNA/RNA 的杂交总是通过 1' 碱基位置的氢键进行。 因此,通过 5' 位置锚定,它不会与互补碱基对的杂交竞争。 我们的 DFT 计算步骤的详细信息可以在模拟页面上找到。

 

凭借上述突破性发现,我们相信TiN生物传感器将为全球IVD市场带来一场免标签革命。

 

参考文献

[1]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(SPR),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urface_plasmon_resonance

[2]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(PCR), 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olymerase_chain_reaction

[3]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(DFT), 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Density_functional_theory

[4] Standard solid-state pseudopotentials, https://www.materialscloud.org/discover/sssp/table/efficiency

[5] Quantum ESPRESSO, https://www.quantum-espresso.org/

 

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:

一种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CRISPR-Cas13系统及其试剂盒和方法

发明专利

授权

CN116042927B

2023-02-06 科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炽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、其制造方法、包含其的生物传感系统及其应用

发明专利

授权

CN115290605B

2022-08-02 科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装置

发明专利

授权

CN115356300B

2022-07-28 科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一种在聚合物光波导表面装饰纳米立方体的方法、由其制造的光波导、生物传感系统及应用

发明专利

授权

CN112014924B

2020-09-07 科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一种光波导、其制造方法、包含其的生物传感系统及其应用

发明专利

授权

CN112033931B

2020-09-07 科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生物芯片、其制造方法、包含其的生物传感系统及其应用

发明专利

授权

CN112033932B

2020-09-07 科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聚合物用作生物芯片的基底的用途

发明专利

授权

CN111999784B

2020-09-07 科竟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